南京的朋友表示不敢看《南京照相馆》,尤其是家中老辈儿有过那段经历的都不敢提起,因为历史太沉重,压得喘不过气。但是还是建议青年一代,学生们,甚至连幼儿园的孩子都应该去看这部电影。
《南京照相馆》是聚焦在南京大屠杀中挣扎求生的普通小人物。他们在数次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同胞,亲人死在日军的屠刀下,于是绝望和无助中的他们思想迅速觉醒,从想活命变成想用生命来保存下日军的暴行罪证。
因为他们相信终有一日会拨开乌云见晴天,所有罪行将曝光于日月之下。
刘昊然扮演的邮差阿昌是个普普通通的小邮差,在日军屠城时阿昌因为帮助一位老人寻找信件,错过了撤退的卡车,导致被俘。阿昌被误认为是“照相馆学徒”,从而暂保住了性命。
阿昌原本就想能活着,但是在照相馆他亲眼目睹日军的暴行。他看到自己的同胞惨遭各种不人道的暴行后被杀死。
阿昌最初的想法是逃跑,但是未能成功。阿昌在照相馆的期间逐渐意识到“比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将“真相”保留且传递出去才是比生存更重要的。
阿昌的思想意识觉醒后,他虽然手上没有枪,但是却又有了“枪”,那就是用他的行动和声音来证明“雨花台,挹江门,中山门,中华门,我们中国人不许你们这么糟蹋!”
有人说阿昌身上有着很多那个时代普通大众的缩影,他们本来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平凡凡,忙忙碌碌的生活,但是在遭遇到国破家亡后他们从最初的惊吓慌乱转变成不屈,抗争,反抗。
林毓秀也是如此,她原本只是个龙套演员,她有着自己的偶像,有自己的理想,当她还在做着演员梦的时候南京沦陷了。
一开始林毓秀并未意识到战争的可怕,日本人要求她唱歌跳舞,她换上旗袍,化上浓妆为他们表演,以求生存下来。
但是那些日本人看她的目光充满戏谑,挑弄,虎视眈眈,他们当着她的面摔了孩子,还让她抱着孩子拍照。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愤恨,害怕,恐惧各种情绪填满了她的心。
也是从那一刻林毓秀彻底看清了“亲善”面具下的虚伪,林毓秀代表着很多在日军暴行下苦苦挣扎的女性群体。
她在和王广海对峙时喊出了自己内心咆哮:“我从小学戏,唱的是梁红玉,穆桂英。”
无论是阿昌还是林毓秀,还是宋班长,老金,他们一开始都是抱着侥幸的期待,但是看到胶卷不断送进了照相馆,通过照片他们看到无数日本人的罪证,也看到我们同胞冤屈的灵魂在泣血。所以在那一刻“活着”已经不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要让“证据”活下去才是他们的使命。
科元网-科元网官网-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专业期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