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这里是一片孕育希望的试验田;30年后,这里已成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创新雨林”。
这些年来,广州民营科技园吸引了超7000家企业在此扎根,其中不乏行业的领军者与未来的开拓者。是什么让企业家们纷至沓来、选择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这片热土上?
这次,我们倾听6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掌舵人,讲述他们与民科园“双向奔赴”的故事。
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良松:
集约用地破瓶颈,创新服务促升级
在欧派从区域性橱柜品牌发展为全球家居巨头的过程中,民科园在政策扶持、扩张性用地需求、产业升级、园区环境改造、员工民生等方面提供了关键助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民科园这片发展的热土上,用地要素宛如坚实有力的支柱。2013年,企业的总部区域用地已无法满足欧派大家居产业布局以及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园区根据企业生产工艺可建多层厂房需求,通过集约化用地规划,在企业总部区域相邻位置提供相应面积的生产用地,并将用地容积率由2.0提高至4.0,快速解决了企业扩张性用地需求,为欧派的增资扩产提供了广阔空间;优质的土地配套与灵活的创新扶持政策,更是推动企业产品研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
白云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程咏斌:
政策沃土育生机,匠心筑梦报家国
白云电气集团能在民科园得到长足发展,离不开从国家到省、市、区各级对民营经济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与坚定支持。国家层面持续释放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省市层面积极出台各项惠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民科园在服务好企业方面,形成了协同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真正促进了园区内企业的蓬勃成长。
民科园自身环境的持续优化与完善,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园区的绿化景观日益优美,工作环境更加宜人;餐饮、交通等配套日益丰富便捷,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让我们能够更心无旁骛地聚焦主业、开拓市场。白云电气集团将继续坚守“产业报国”的信念,推动“光储直柔充”等先进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广州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缪明松:
“双向奔赴”二十载,跑出密封胶创新“加速度”
2005年,我们正式入驻民科园,如今已经扎根在此20年了。作为国内硅酮密封胶行业“老字号”,我们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民科园的“精准滴灌”:政策扶持层面,民科园通过项目申报指导、税收优惠、“民科园创新十条”等“组合拳”,助力我们构建起“两站两示范三基地五中心”十二大科技创新平台。
人才支持层面,民科园提供的人才落户、公租房、员工随迁子女入学等政策,并定期举办人才沙龙、企业大学堂等活动促进交流,为我们吸引高端智力资源;产业协同层面,在民科园非公党委的推动下,公司党总支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整合科研与市场力量,在新能源汽车结构胶等“卡脖子”项目上聚力攻坚,仅用两年便实现关键材料国产替代。
广东点都德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志辉:
智造引擎驱动湾区餐饮革新
点都德(国际)产业总部选择白云区民科园进行资本运营投资,以食品及餐饮行业变革新机遇为导向,整合园区及企业双方优势资源,推动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品牌扩张与资本运作的双轮驱动,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共同促进民科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点都德启动原址保护项目,对位于广州龙归的德香楼旧址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该项目旨在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心设计,恢复旧址的历史风貌,展现其独特的建筑特色与文化价值,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传承、美食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点都德集团期望在民科园的项目尽快投产,成为驱动点都德高质量发展的智造引擎,支撑我们引领传统餐饮现代化转型。
广东魅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江柯:
“双轮驱动”打造世界级园区
魅视科技选择落户白云区民科园,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与区域产业定位的高度契合。得益于民科园成熟的科技成果转换机制,魅视在产学研的协同中获得了强大的动能。
坐落在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的魅视智能智造基地,预计在年底建成投用,届时将促进显示控制上下游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和实践,构建“研发—智造—交付”全产业链闭环体系。这种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让我们能够灵活响应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工地、智慧园区、智慧水务等领域的市场需求。
站在民科园30周年的新起点,魅视科技将采用“智造+智创”双轮驱动模式,持续优化“分布式+边缘智能”的产品生态,为实现行业技术领先和产值翻倍提供保障,为民科园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贡献智慧力量。
呈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总工程师赵文林:
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伴随式服务”
呈和科技于2006年迁入广州民营科技园前,公司发展受限于旧厂区产能及化工环评压力。民科园为公司协调30亩工业用地,配套专业化废水处理系统并加急办理土地证,使得公司产能快速扩张,在2008年突破中石化供应链壁垒,成为其首家国产助剂供应商,奠定行业地位。
在打破国外垄断技术的过程中,民科园通过举办技术沙龙,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实现技术量产,利用人才引进政策为企业吸引并稳定研发团队,给予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压力,在其中起到核心枢纽的桥梁作用;在企业上市闯关方面,园区通过“上市绿色通道”提供专项辅导,协调相关部门,兑现扶持资金,减少企业行政成本,加速资本运作进程,以“全周期伴随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采写:南方+记者 黄楚旋
策划:龚晶 冯艳丹
统筹:谭超
报道团队:谭超 黄楚旋 李鹏程
拍摄:石建华 谭札烽
供图:白云融媒体 广州民营科技园
科元网-科元网官网-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专业期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